滋兰树蕙 薪火相传——追忆建校初期的老一辈

发布日期:2018-06-27   浏览量:   来源:红色印记

滋兰树蕙 薪火相传——追忆建校初期的老一辈

今天,我们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响亮的颂歌,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这个伟大的节日。歌声唱出了人民的心声,盛赞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由黑暗走向光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国家强起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伴随着歌声的旋律,我不禁思绪万千,回顾长医的发展历史,心中有感而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长治医学院。”

长治医学院,孕育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它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中共中央应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的请求,派遣时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的何穆同志率姚冷子、侯明、何志泉、常宗礼、陈志英等六名医务人员来太行山根据地创建的。护士学校以和平医院为依托,在何穆院长的带领下,分工不分家,始终坚持医院与办学同时并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工作理念和竭力践行着“伤病员没有死在战场上,绝不能在我们这里出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救治他们”的诺言,创建了用短时间速成大型野战医院的奇迹,开创了医院办学校培养军医护士的先例。

建院之初,大家官兵一致,不分昼夜,不辞辛苦,日以继夜奔赴在前线战场救护中,忙碌在病房、手术室院落中。在土炕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在病床上热心照顾伤病员,在手术室中细心跟老师学习锻炼。医护的基本技能和医疗技术就是这样在老师亲自教一点、学一点、做一点上积累起来的。虽然条件艰苦、环境差,但大家学习的进步很快。医疗物资、药品紧缺,制式医疗专用器械不多,补充不到位。大家积极主动想办法,一方面因陋就简,用土办法自制解决。如:没有化验试管,用洗净后的玻璃药品盒替用;没有消毒设备,用汽油桶设计制造出消毒柜、蒸馏器;没有血库,伤员大量用血都靠医护人员无私献血;手术时没有烧灼器,用铁匠打的小铬铁似的铁块替用;四肢骨折的病人没有夹板,用玉茭杆来固定等等,类似这样的医疗替用器械很多。另一方面做到对物资的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每滴药剂,每一寸布,每一块砖。从化验用的试剂到为伤员换药时用的敷料、缝合伤口时用的线、垒墙时用的砖块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穿的白衣到病人用的床单、被褥用料尺寸都有量化。纱布、绷带多是洗净消毒后再用,对一张化验用的玻璃片的损坏,一支试管以及其它用料的浪费,都要登记,并在生活上做检讨。老一辈们对每一件医疗器械、物品都视为珍宝。

随着形势的不断好转,刘邓大军南下,应当时华北边区政府的请求,军区首长决定照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贡献的上党革命老区,将医院移交地方迁到长治。医院和学校就此扎下了根。何穆同志领着全体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和泥、抬土、垒墙、抹灰,做门窗、立电杆、拉外线、钻顶棚,整整连续战斗了三个月时间,建起了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宿舍。大家积极发扬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主动克服一切教学中的困难,自绘挂图,自编简明讲义,自兼代课老师,靠12张生理解剖挂图和带领学生共同挖掘出来的两幅人体骨骼作为学校唯一的示范教具着手自主办学。动员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星期天,开展了割草、种菜、打柴、担煤、养猪、养奶牛、做豆腐、缝被服和钉扣眼等生产自救来解决学生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具的困难。何穆同志等老一辈对学校筹建的每一件事都做到了身体力行;对每一位伤病员都做到了精心治疗,热心照顾;对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学生的要求都非常严。一次在查房中,病人急着要大便,多数医生都去护士办公室找护士,而他却毅然将两手并拢端端正正地接在病人臀部下面,病人的大便全部便在两手掌中,之后他到卫生间洗去病人的大便,双手消毒后继续查房。就是在他的感召下,医护人员为外科病人,特别是没有陪侍的军人拿大小便盆成了常有的、屡见不鲜的事情。他吸取自己在任延安中央医院副院长期间的经验教训,时刻鞭策自己刻苦学习医疗全科技术。同时,他对护校的医护人员严格要求,对来院工作或进修的医生,要求在从事临床工作前,先做一段护理工作,学会护理基本功并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做一段实习医生工作;对来院进修的外科医生,首先从消毒工作做起,养成严格完整的无菌观念和操作习惯,才能开始做外科医生工作;对学生更是坚持从医护基础工作做起,侧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要求进行全面的理论学习、全科轮回实习后,才能固定学科。这样进修出来的医生和毕业走出的学生在老一辈们言传身教和严格的要求下,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与医疗操作技术,具备了门诊治疗以及从事病房一般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担当医疗工作。事实证明,在这个革命队伍里培养的干部,从部队到地方,从首都到边疆,有的成为医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有的成为中央卫生部、省市卫生行政机关及各级医疗、教学、科研部门的负责人或是业务骨干,为部队和地方的医卫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眸既往,老一辈们自上党战役战场救护起,随部队北上邢台,转沙河,驻武安,迁长治的建院办学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建校初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护士学校,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再到现在的长治医学院,代代长医人正是继承着老一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祖国、热爱革命事业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才有了今日欣欣向荣的长治医学院。抚今追昔,今日的长治医学院在“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中,在“勤奋、严谨、团结、进取”的校风中;在“巍峨的太行熔铸我们的灵魂,奔腾的漳河孕育我们的精神”这激情豪迈、雄壮奔放的校歌中,已发展成为一所集现代化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目前,学院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认真实施“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为把长医办成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院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