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90后讲讲马克思 | 第五讲:初入职场的苦恼

发布日期:2018-10-04   浏览量:   来源:理论讲堂

给90后讲讲马克思 | 第五讲:初入职场的苦恼      

 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动荡奔腾的十九世纪,他有一把浓密的大胡子,他目光如炬、身形魁梧、意志坚定,他一生劳碌奔波、博学多识、著述无数。有人特别敬他,有人怕他,有人追随他,有人诋毁他,却很少有人说我不知道他。他的学说和思想,经常是以“大道日用而不知”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这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

   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揭开层层迷雾,走进他波澜起伏的灿烂一生,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他。

     

 从事新闻出版业的愿望在马克思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根来,他把目光投向了一家言论自由、针砭时弊的报社——《莱茵报》。

 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为《莱茵报》撰写了许多政论文章,而《莱茵报》也注意到了这个才华不凡的小伙子,在发表了马克思文章的同时,就邀请他来报社工作。

 科隆是德国西部一座著名的城市,当地的科隆大教堂闻名于世。马克思在这里谋得了他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报社记者、编辑。除了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马克思在工作中也发现了意外之喜——通过关注和研究莱茵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马克思发现可以观察到一个真实的德国社会。马克思心心念念的愿望,就是研究、批判和改造德国的现实社会。

 马克思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到社会,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丑陋性的一面就暴露出来。马克思当时在工作之初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这个天才的而又有些愤世嫉俗的小伙子大胆地挥舞起了笔杆子,用辛辣讽刺的语调针砭时弊,特别是将在学校里面学到的黑格尔的辩证法运用得出神入化。

 由于马克思的才能被广为认可,因此当时马克思虽然只有仅仅24岁,却已经是《莱茵报》实际的主编了。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普鲁士当局的压力,也由于报社内部的意见不合,马克思选择了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