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0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 印度洋畔诠释大爱无疆
图为中国医生给当地人民诊疗
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之际,有一批中国人却坚守在遥远的非洲,用精湛的医术为当地人民排忧解难,他们就是中国援非医疗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代代中国援非医疗队队员在万里之遥的非洲诠释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
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由两个较大的岛屿——桑给巴尔岛、奔巴岛以及邻近的20多个小岛组成。1964年,中国就开始向桑给巴尔派出医疗队,如今已是第30批,他们驻扎在该地区最大的两个岛——桑给巴尔岛和奔巴岛上。
当记者打通中国援桑医疗队队长王一茗的电话,她刚刚结束在当地乡村的义诊工作,带着疲惫又兴奋的声音讲述着她的非洲援外故事。
王一茗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此次选派人员赴桑给巴尔是该医院首次成建制地派出医疗队。当时,王一茗刚刚和爱人领了结婚证,不久后便飞往遥远的非洲。
像多数人一样,王一茗印象里的非洲是酷热、疾病和贫穷, 没想到下了飞机,桑给巴尔的阳光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晃得睁不开眼睛。由于桑给巴尔是岛屿,生长的植物有限,物资相当匮乏,吃上绿叶菜也成了奢望。
王一茗介绍:“我们就拿最简单的一个吃来讲,绿叶菜基本上都是苦的,然后我们平时基本上吃的也就是那老三样,洋葱、茄子、还有芹菜。最初我们的厨师可能还会切一段一段的芹菜炒菜给我们吃,但是后来从段变成小块,但是我觉得我们的队员还是以苦为乐,确实还是蛮乐观的。”
第30批援桑医疗队由37人组成,他们主要部署在桑给巴尔岛的纳兹莫加医院和奔巴岛的阿普杜拉•姆兹医院。他们不但承担着日常的诊疗、手术等医疗工作,同时也作为专家帮助当地医生开展科研、教学等工作。平日的工作紧张而忙碌,让王一茗感动的是桑给巴尔的民众非常信任中国医生。在他们看来,中国医生代表着最顶级的技术。给王一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脑出血的患者。
王一茗说:“我刚来不久的时候,有一个古巴医生曾经找到我,然后他说他特别相信中国的针灸,他有一个患者,希望我能去看一看,然后我就跟他一起去了 ICU然后就发现了有一个病人他是脑出血术后在ICU抢救了一个星期,但抢救之后病人的情绪特别的低落。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它应该属于一个是中风后抑郁的一个状况,也基本上就是不配合治疗。我看到这个情况,然后我又进行了查体,我发现其实他恢复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之后就是他病情稳定了,就来我们针灸科开始治疗了。一开始是坐着轮椅,后来在搀扶下就可以来了。”
桑给巴尔有“石头城”之美誉,古城中各式各样的雕花门因其精美与历史感被认为是桑给巴尔的特色名片,当地人将这种门做成模型送给最尊贵的客人。
中国医疗队在岛上的援助已经持续了50多年,每批医疗队员都会收到当地人赠送的“桑给巴尔之门”模型,寓意“这里的门永远为中国医生打开”。在桑给巴尔的大街小巷,当地民众但凡遇见中国面孔,总会热情地用斯瓦希里语喊“中国,中国”,有的还会用中文说“你好”。在这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半自治区,中国医疗队早已在当地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王一茗表示:“来了最大的感受就是说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我们觉得很自豪很光荣,尤其他们说China Best(中国最棒)的时候,感觉非常激动。石头城本身不是特别大,所以说走在街上确实有的时候会碰到自己的患者。他们很热情,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周围的朋友也介绍给中国医疗队,他们说中国的医生很棒,我身边有朋友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我觉得真的很难得,也让我们觉得自我价值也是一种实现,为桑给巴尔人民提供服务。”
除了为桑给巴尔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医疗队也为当地的华人华侨排忧解难。当前,非洲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很多中资机构的员工坚持奋战在一线。为此,医疗队联合江苏省的专家将为他们提供远程诊疗和咨询。
王一茗称:“作为我们医疗队来讲,我们也是联合我们江苏省内的一些专家在积极构建一个平台,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诊疗和咨询的帮助。所以我们在讲可能春节期间,我们这个平台如果要是上线了之后,可能我们会联手国内的专家给这些华人华侨,还有中资机构的员工,提供医疗方面的诊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