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第三讲

发布日期:2020-11-30   浏览量:   来源:德育园地

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第三讲

同学们,你们好!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你们开始了新的征程。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新的同学……

此时的你,是感到新奇、刺激、兴奋、对未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还是感到彷徨、无助、些许烦恼和焦虑不安、抑或是没有多少感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我们的人格特质有关,具体的说是和我们的依恋类型有关。

依恋类型大致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安全依恋者面对新环境更加乐观、从容,自信,乐于结交新友,在挑战面前更加勇敢……,而不安全依恋者在新环境中则更多怀疑、焦虑。在人际交往中,怀疑自己是否足够有魅力吸引他人,怀疑别人的主动示好是否另有所图、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更容易紧张和不安……

概括来说,不安全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焦虑和(或)行为上的回避。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多有焦虑感的个体往往有消极自我思维模式,即我是不可爱的,没有人喜欢我,而行为上回避交友的个体往往有消极他人思维模式,即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心理焦虑和行为回避就构成了依恋的两个维度,即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

有些人在与人交往中,不焦虑不回避,即为安全型,有些人只焦虑不回避,则为迷恋型。有些人即焦虑又回避,即为恐惧型,有些人不焦虑,但回避,即为冷漠型,后三者为不安全型依恋,你属于哪种呢?

对于不安全依恋者,只要主动有意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即关于自己和他人的消极观念,建立安全依恋,实现自我成长便指日可待。

下面是由精神卫生系许学华老师主讲的“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心理健康”系列第三课——安全依恋与自我成长。

依恋类型

主要分为安全依恋、不安全依恋。

其本质区别包含两个维度,依恋回避,依恋焦虑。

根据主要表现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安全型:积极自己,积极他人;

迷恋型:消极自我,积极他人;

冷漠型:积极自我,消极他人;

回避型:消极自我,消极他人。

打破固化模式

虽说成年后一个人的依恋类型模式基本定型,但如果我们有意识的改变,打破自动化的内部工作模式,则会实现自我成长,重建安全依恋。

建议

1.探索自身优点多进行积极自我暗示;

2.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关于对自己的看法获得积极反馈;

3.学会赞美欣赏他人;

4.尝试相信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5.试着转变依恋对象,从对父母、旧时玩伴的依恋转到对新同学,新师长的依恋;

6.学会辨别自己的依恋类型,识别自动化了,识别自动化了的内部工作模式,并告诉自己,自己以为的不一定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