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中校长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践行长医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郑建中
(2020年10月12日)
2020级同学们、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长医迎来了她建校74年来的一次不同寻常的开学典礼。在经历了新冠疫情考验与一次特殊的高考和研究生线上复试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162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3016名本科生欢聚长治医学院五龙校区。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感谢你们信任长医、选择长医,欢迎你们来到长医,成为长医大家庭中的一员!并借此机会,向多年来辛苦养育你们成长的父母、辛勤培育你们成才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基层工作者坚守岗位,同学们经受住了疫情和升学的双重考验,向社会和家长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青春答卷。历经了这场大疫洗礼,在感受了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见证了白衣战士舍生忘死、驰援湖北的英勇之后,你们依然选择了医学,走上这条充满挑战、但无上荣光的人生之路,我为你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对你们献身医学事业、拯救人类病痛的勇气和决心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作为长医的学子,你们要始终铭记和传承长医人的精神传统,勇担新一代长医人的光荣使命!作为开学的第一课,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追溯长医的历史,感悟长医的精神,帮助你们尽快读懂长医、融入长医,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长医人。
长治古称上党,取“居太行之巅,与天同党”之意。天脊上党,山川壮丽、人文荟萃、气候宜人,她不仅是闻名全国的魅力之城,还是著名的神话之乡。大家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都发祥于此。长治还是一座令人敬仰的红色之都、英雄之城,她是人民子弟兵的摇篮、八路军的故乡,是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长治医学院就诞生和根植在这片古老神奇、英雄壮美的土地之上。在我们解放东街校园里,有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宝贵题词,其中正国级2人、副国级12人,这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对长医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一所学校有如此多的题词,在全国高校中是少见的,这是我们长治医学院红色殿堂的光辉印记。
1945年9月,上党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时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留法博士何穆医生临危受命,从延安来到太行山根据地,于1946年7月创建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同时,为了解决前线医疗救护队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问题,在何穆院长的倡导下,总院创办了“附属护士学校”。后来,刘邓大军南下作战,中央考虑到太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将医院和附属护士学校一并留在了老区,以更好地回报和服务老区人民。1948年医院和学校从河北迁至长治,后几经易名,不断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的长治医学院和附属和平医院。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经过74年的发展建设,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设置有20个本科专业,涉及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和医学相关专业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建立了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目前两校区办学(解放东街校区和五龙校区),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2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00多个遍布全国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项目试点高校,是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入选高校。自2011年开始,学校8次组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连续八年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2次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6次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全国同类医学院校中首屈一指。学校以其优良的办学传统、严谨的教风学风、稳定的人才培养质量名满三晋、享誉杏林。
七十余载世事沧桑、风雨变幻,长医人弦歌不辍、初心不改。这所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亲手创建、太行革命老区人民深情养育的学校,与生俱来带着红色的基因和血脉,她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终极使命。面对湖北疫情,我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千人请愿、“一夜成军”,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守望相助、千里驰援,义无反顾奔赴湖北投身到救治病患的第一线。在他们之中,有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两代人接力出征的王婷,有在“抗疫”中发明了防护服收集器和咽拭子采集防护罩的李菲、李慧芬,有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石珂,有在武汉志愿服务、为居民搬运物资的在校研究生吴欢……。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担当,展示了长医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
同学们,大学之大,不仅仅是大楼、大师,更在于她对大学生的精神塑造。精神的养成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构筑起我们长医精神的三大支柱。在你们启航新的人生梦想之时,我为大家诠释长医的“三大精神”,希望大家铭刻于心、深刻领悟、忠实践行,用精神的力量铸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一、太行精神
学校所在地长治,是激励和引领中华民族砥砺奋斗的太行精神的发源地。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依靠这种精神,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努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贫穷落后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来说,无疑是最幸运的、也是最幸福的。你们生活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物质丰富,社会安定。但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奋起抗争、流血牺牲换来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你们的父辈艰苦努力、勤劳奉献创造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武乡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后强调:“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新的时代赋予太行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弘扬太行精神,就是要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挫折坎坷、不贪图安逸享乐,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矢志不渝的为梦想而奋斗;就是要自强自立,感恩惜福,不攀比、不啃老,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要积极参加劳动实践,端正劳动态度,锻炼劳动技能,珍惜劳动成果,在劳动中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体会创造和奉献的幸福与快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希望同学们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浩荡风帆,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二、白求恩精神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以白求恩的名字命名的。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一个牧师家庭,26岁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32岁就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43岁成为加拿大联邦政府卫生部顾问和美国胸外科学会理事。在他1938年选择来中国之前,已经是北美最著名的五位胸外科专家之一,声名远播。他担任加拿大圣欣医院的胸外科主任,收入丰厚,受人尊重。他还是一个艺术家,在蒙特利尔举办过个人画展。他又是一个发明家,发明了许多医疗器械。在当时的加拿大,他享受着一位名人的荣耀与殷实,这样的生活即使在今天都足以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他辞去工作,舍弃生活,写下遗嘱,义无反顾前往中国。亲友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在回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制造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而不奋起反抗;因为,我拒绝用默认或忽视责任的方式,来容忍这些贪得无厌的人对其他人发动的战争。为什么我要到中国去?因为那里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伤口,那里是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在延安,他拒绝了毛泽东主席特批的每月100元边币的津贴。他质问聂荣臻:“为什么要给我100元?”,“假如真的有这笔钱,请把它用来照顾伤员,如果为了钱我不会到这里来,在加拿大我的月薪不会低于六百美元。”正因为有了这种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患全心全意的精神,白求恩才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同学们,医学是关于生命和健康的科学,守护的是生命,维系的是健康。从古至今,医生都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职业担当。所谓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其实是一种悲天悯人、造福苍生,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种求真求确、必邃必专、尽善尽美的科学精神。只有具有了这种情怀和精神,才能真正担负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职责,才能维护好医术的圣洁和荣誉。钟南山院士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的,但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最隆重的礼遇,把国家的最高荣誉“国家勋章”颁发给了钟南山院士。钟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每天在医院和实验室工作超过11个小时。常年的苦心钻研,让他成为举世公认的呼吸病学的专家泰斗。正是练就了这样的过硬本领,才有了他在抗疫的紧要关头精准研判并“一锤定音”的学术勇气,才有了他主动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的自信和底气。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孜孜不倦地学习,心无旁骛地探索,为将来攻克医学难关、造福百姓健康福祉做好充足的储备、练好过硬本领。请记住,无论你们追求怎样的人生,奋斗都应该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和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三、何穆精神
同学们,当你们步履匆匆走过解放东街校园,一定会看到1946广场上矗立的那座高大伟岸的铜像,他就是长治医学院和附属和平医院的缔造者、我们的老校长——何穆先生!1935年,刚满30岁的何穆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法国图卢兹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他没有贪图国外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祖国,他以一名医者的仁心和精湛的技术,为苦难的同胞们解除病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几经辗转毅然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延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中。1939年中央授命他组建中央机关直属医院,在只有“一座山、两个帮手、3000元经费”的情况下,他和同志们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荒山上挖凿了40眼窑洞作为病房,没有消毒锅,就用汽油桶自己设计、自己加工,靠着这种精神硬是把医院建了起来,极大地改善了当时延安缺医少药的状况。毛主席亲自为医院命名为“延安中央医院”。他也成为延安中央医院的首任院长。1945年上党战役打响,为满足救治前线伤员的迫切需要,刘伯承、邓小平请求中央在太行山区设立战地医院。何穆博士再次临危受命,和夫人一行六人带着刚满2岁的女儿和一台X光机,从延安出发越过层层封锁线来到太行山根据地,白手起家创办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和“附属护士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山西医学院院长、山西省卫生厅首任厅长、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中央结核病研究所所长。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奋力担当,每当祖国和人民召唤之时,他都会责无旁贷、义无反顾,以一颗赤子之心和一身过硬的本领,深情回报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将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90年4月11日,何穆老校长因病在北京逝世。国家卫生部于4月17日下发通知,号召全国卫生系统职工、干部向共产主义战士何穆同志学习,“学习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不谋取私利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勤奋工作,精益求精,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坚强毅力;学习他胸襟坦白,诚恳待人,诲人不倦的高尚风格;学习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1991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上、下集电视剧《何穆医生》在全国播出,宣传他的生平事迹。“厚德精业、济世报国”这八个字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一个长医人必须秉承的校训。孙中山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因为,强盛的国家是我们每个人遮风挡雨的坚固大厦,是撬动事业发展的最佳支点,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巨大平台,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最后的精神归宿。
同学们,我特别希望你们在毕业的时候,都会说:“我骄傲,我是长医人”。因为,你们骄傲的是长医“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使命担当,是长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长医“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价值追求。这些令代代长医人无比骄傲的精神品格,也必将成为你们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和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当你们在长医学有所成,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时,中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将历史性地落在你们的肩头,希望同学们践行长医精神,担当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用奋斗成就更好的自己,在伟大的新时代书写辉煌壮丽的青春篇章!
最后,祝同学们生活愉快,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