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手记】疫情下,我在喀麦隆救死扶伤

发布日期:2021-02-10   浏览量:   来源:学风建设

【援非手记】疫情下,我在喀麦隆救死扶伤

我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宋梅芳,2020年跟随援非医疗队来到了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妇儿医院。援非不是第一次,但来到喀麦隆是第一次,顶着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第一次,2020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快要回国了,不由得忆起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急诊科里辛勤劳动的内科医生。 雅温得妇儿医院与国内不同,这里内科属于急诊,不分专业,心脏、呼吸、消化、内分泌、肾脏等全部在门诊就医。除此之外,还要兼顾中国留学生和工作人员的体检。门诊由我和护士justine共同负责,我和急诊主任一起交班查房,和大家一起讨论病例,我们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生命。门诊、急诊病房、驻地是我固定的生活线路。接诊的很多留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因为路途遥远,上午过来做检查,等拿到结果经常在下午3、4点了,为了让他们当天赶回去,我和护士早已习惯了连轴转,从早晨一直干到下午,几乎只要出门诊就是队里最后一个回来。工作一天虽然很累,但一想到救治的病人,心头顿时涌起阵阵暖意,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医疗队里身兼数职的多面手。首先,我是兼职翻译。作为有过援非经验的老队员,我主动担当、不计得失,牺牲休息时间,积极帮助新队员打开工作局面,使他们更好更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普外科医生何国林首次援非,语言关是他工作中的一大障碍,我主动为其担任翻译,帮助他完成了科室讲座、腹腔镜下阑尾炎等多台手术及后期护理工作。其次,我是专业医生。2020年初,我援助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两次手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住入ICU,虽然医院极力抢救,但情况不乐观,于是医院组织科室大会诊,我提出了紧急透析的解决方案,虽然以往没有过跨医院转运透析或者完全听从援非专家建议的先例,但最终院长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让ICU主任和我负责病人的治疗,经过艰苦努力和一系列对症治疗,病人终于转危为安。我还是培训教师。护理部主任病愈后,我以此为案例,就急性肾损伤对全院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成为了第一位在受援国医院进行全英文学术讲座的医生。讲座结束后,在与新生儿教授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该院肾脏专业的空白,通过讲座,他们开始知道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性,为他们在治疗抢救上提供了新的路径。援非不就是这样吗,切实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帮他们拓展新的思路,帮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帮他们建立新的医疗体系救治更多的病人……结合一年的临床工作,我在雅温得大学HSD杂志发表了一篇临床医学论文。我还是生活小能手。我所在的组承担了援非医疗队最多的外出采购任务,平均三天一次,深入最危险最拥挤的黑人自由市场,坚持做到货比三家,买煤气罐、灶台、插排、水龙头,挑选物美价廉的物品,确保了医疗队的正常运行。

播种爱心收获友谊。疫情下,援非的脚步依然继续、依然坚定,虽然戴上了口罩,穿上了防护服,但我依然耐心认真地完成了每一例病人的检查接诊工作。这一年,和急诊医生们还有护士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好多人都熟练地用中文叫我“宋大夫”。在疫情严峻的2020,我们互帮互助,一起工作、一起讨论病例,彼此鼓励,共同应对。



除了当地病人,让我感触颇多的还有华人病人,他们说,看到中国大夫很亲切、更放心,这里是疟疾、伤寒、肾结石等疾病的高发地区,尤其是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的同胞,真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无论是来门诊的病人还是微信接诊的病人,得知他们病情好转后,由衷地感到高兴,有几个回国的同胞,还不忘逢年过节给我发来问候,他们都是国际友谊的使者。

岁首到年终,想起来是满满的收获。异国他乡,新冠肆虐,虽然是面对的陌生面孔,不一样的肤色,但始终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援非宗旨,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再来一次,再为当地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带给他们更多的帮助。